「麥田狂想」4.1 之好農壯遊

-喜願小麥契作農友環島交流

可曾想過,有一天台灣環島一圈都可看見小麥的蹤影。

可曾想過,十六位加起來超過一千歲的農友,要在三天內完成環島,和各地小麥農友交流本土小麥栽種的心得。

2011年的1月7日(五)清晨六點,在寒流發威之際,一部裝載本土小麥夢想的巴士從苑裡出發,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展開一場別具意義的環島交流會。

引子-關於「麥田狂想4.0」

由喜願麵包所啟動的本土小麥契作行動,已進入第四年的「麥田狂想4.0」,今年以更澎湃的內蓄能量吸引更多農友的參與,全台各地共計有44位夥伴來相挺,年紀最長的有76歲,更令人振奮的是也有三位20多歲的年輕人一同加入,還有4位女性一起來種麥。

「麥田狂想」4.0

- 實踐就是最好的批判!

█ 狼群,早就來了! 

2010年7月初俄羅斯中部遭受130年以來最嚴重的熱浪侵襲,持續引發的旱災與火災,造成900多萬公頃面積穀物的損失。農業部長斯克林尼克宣布2010年穀物的預測產量從9700萬噸下調至8500萬公噸,並採取穀物出口禁令。而作為全球小麥種植面積排名第二、小麥輸出排名世界第四位、大麥輸出則排名第二位的國家,這項重大的災害勢將引燃全球農糧供給的連鎖效應,亦會是熱錢炒作的絕佳燃點。 

田野龜蹤-蕎麥媽媽

台灣「蕎麥」的栽培在日治時期引進,戰後推展至彰化二林、竹塘一帶,在保價收購的年代與「小麥」成為秋冬裡作常見的短期作物,目前「蕎麥」僅有彰化二林、台南佳里、花蓮壽豐等處大面積種植。而「蕎麥」在彰化海口地區被稱為「石麥」,原因為蕎麥籽狀似三角菱形立體椎形,外殼堅硬顏色呈深褐色,猶如小碎石,又稱「石麥」;另一原因為閩南話的「蕎麥」與「石麥」音調近似。

田野龜蹤-巴西地毯

「巴西地毯」不是「地毯」,而是「草皮」名稱;巴西地毯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莖匍匐力強,地披質地較粗,但「耐陰」、「耐寒」、「耐踏」、「耐割」,管理便易,常作為堤防、河川、步道、運動場、庭園的草坪。

草坪在許多國家尤其是歐洲大城市,均是提供遊客或市民坐躺、踩踏、嬉戲活動的綠地,但可能是台灣的生活文化不同,我們在草坪的使用上卻是作為造景觀賞的用途,踏青的公園最常見的告示牌卻是「禁止踐踏草坪」,這些都是長期忽略草皮適性的規劃與管理所造成的現象。

近二十年來,台灣對於居家與公共的休憩環境品質大幅提升,去除水泥地面讓土地有呼吸空間的意識普遍覺醒,而對於草坪的需求也就與日俱增。尤以今年台北花博的舉辦,對於景觀作物的市場確實帶來正向推升作用。

田野龜蹤-芹菜不「秤採」

時序進入10月下旬後,氣溫明顯下降,喜歡弱光、冷涼濕潤的「芹菜」,正逐漸進入盛產期。若根據農委會2009年農業統計年報統計芹菜種植總面積為1395公頃,其中彰化(207公頃)、雲林(919公頃)兩縣佔種植面積與產量的80%,今年雲彰地區仍保持往年的高產出,成為台灣供應芹菜主要的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