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龜蹤-芹菜不「秤採」

時序進入10月下旬後,氣溫明顯下降,喜歡弱光、冷涼濕潤的「芹菜」,正逐漸進入盛產期。若根據農委會2009年農業統計年報統計芹菜種植總面積為1395公頃,其中彰化(207公頃)、雲林(919公頃)兩縣佔種植面積與產量的80%,今年雲彰地區仍保持往年的高產出,成為台灣供應芹菜主要的產區。

「芹菜」的主要產期集中於每年的10月到4月間,彰化產區則集中於北斗、竹塘、埤頭、溪州一帶。由於每天到莿桐上班的緣故,總是經二林走竹塘往埤頭溪州到雲林,無意間發現竹塘溪林路旁一大片的芹菜園,晨昏總有一群陣容龐大的農工,每天輪流在不同田區移動進行間拔疏苗或採收捆包,農友鮮豔的傳統花巾埋伏在嫩綠的芹菜中,十分引人注目。

「芹菜」有多種不同的栽培方法,此處採直接撒播的方式,二週後苗株約5-6公分時進行間拔,把密度過高的芹菜幼苗拔除,也順便拔除雜草,「間拔」有利於光合作用與生長並減少蟲害,採兩人一組,分區分壟直列前進,像是軍隊進行戰場掃蕩,場景壯觀,但整天彎著身子非常辛苦,不時會發現農友把腳伸直舒展腳部筋絡。處於疏苗階段的芹菜並不怕踩踏,但葉柄長出時就禁止任何動作侵入田區。

「葉柄」為芹菜食用的主要部位,葉柄約在四週左右逐漸抽長,農友必須架設底網,扶持芹菜叢直立並防止倒伏,溝壟也必須保持濕潤,以確保成長期水分充足。收成期約在播植後70天左右,採收均為人工作業,人力負擔極為繁重,適逢採收期,若不在最佳狀態的2-3天內採收完畢,芹菜隨即老化,損失會很慘重。所以芹菜田區不能同一時間撒播,必須分批次栽種,以避免農事過載。而為了維持芹菜的鮮脆,一般採收都在清晨五、六點展開,在中午前完成採收。

「芹菜」在田區梳理捆包後,隨即載回清潔分裝處理,以高壓水槍清洗根部,快速在低溫水槽過水梳洗,雖即進行分包的工作。目前果菜市場交易價格處於高檔(45-47/KG區間波動),零售價則每公斤已超過百元,價格相當不錯。若以一般產量每公頃約在18000公斤計,一公頃若以市場批價就有八十餘萬的收入。秋冬裡作的高經濟蔬菜種植,「數字」就是這麼誘人,但利潤高風險更高,不過農友每年總是喜歡玩一把,賭一賭!

「秤採」(tshin3-tshai2)在閩南話是正負面雙關語,負面引喻為「隨便」、「馬虎」、「含含糊糊」的形容,正面則是有「豪爽」、「阿沙力」、「好鬥陣」的意涵。表面上看起來芹菜的種植好像很容易,但其中的龐大的農事人力安排,精準的田間管理,到即時的採收、清潔、包裝、菜車配送、市場批發,從田間到市場整個產銷的行程一點也不能「秤採」。而由於芹菜價格好,最近竟然有人覬覦路旁田區的芹菜,農友現在又額外多了一項不能「馬馬虎虎」的夜間巡田任務。

阿達碼 2010/11/11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2009年農業統計年報(PDF電子書)。
農產品交易行情站(農委會)。
芹菜合理化施肥技術(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