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龜蹤-佈陣封神

十月初的「芭瑪颱風」雖然沒有直接侵襲台灣,但西南部沿海的二期稻作受颱風外圍環流風勢的影響,更加助長「瘤野螟」(又名縱捲葉蟲,農民俗稱捲葉蟲)的侵害。由於時序在立秋(2009/8/7)後即發現捲葉蟲的蹤跡,農友們雖各顯神通進行「藥物治療」,減緩稻作的「孕穗」、「結穗」、「稔實」的傷害,但「慢冬」(二期)稻作收成的品質與成數,農友們大多有「看壞」的心理準備。

「麥田狂想」3.0

-這一場美好的仗,從未來看現在已經太晚了,但從過去看現在似乎又太早。

「喜願麵包」契作小麥今年即將進入第三年(2009.11-2010.4),因已有兩年實地觀察與紀錄(2007.11-2009.4)小麥完整生長的過程,在心情上開始體認到小麥不應定位或只停留在「一鄉一特產」的歡慶活動中,而應位移至「農地多元應用」與「在地農糧自給」的位階思考,於是在今年小麥收成入倉與研磨加工出貨後,便積極地尋求跨區域農友的合作與農改單位的協助。

田野龜蹤-無毒的農藥

清明時序過後,氣候冷熱交替,潮濕悶熱,一期稻作正逐漸完成分蘗且進入「葉稻熱病」的好發期,東部地區在3月底即由台東農改場發出警訊,呼籲農友及早做好防治工作;同樣地,北、中、南各地仍不斷傳出葉稻熱病的災情,即使到5月初疫情仍未完全消退。

農友面對「葉稻熱病」的防治方法就是不斷地「洗藥仔」(閩南話);很好聽的名詞,乍聽似乎是把農藥洗掉,而實際上就是噴灑農藥。農友並沒有意願真誠地反省「播植密度」與「施重氮肥」的老毛病。而目前投藥的治劑有兩種方式-「溶劑」(水溶)與「粒劑」,不過「粒劑」的價格為「溶劑」的2-3倍,田野間多數的農友仍採用「溶劑」噴灑。

田野龜蹤-憨牛駛田

歳時節氣即將進入「驚蟄」,芳苑、二林、竹塘一帶農田水稻的栽種大多完成播植的工作,由於工作繁忙,就沒有剩餘的時間紀錄田野間的農作情事。直到隔壁田的「總仔」,2月26日開始犁除已播植三週的秧苗時,才真正驚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對於一位從事水稻農作近60年的老農而言,「犁除秧苗」不僅是金錢的損失,更是嚴重的「面子問題」。在立春後(2月4日),農友們紛紛為「早冬」(註)作準備,2月9日到13日舊社聚落的農友們幾乎已經完成所有水稻的栽種工作,在農路上不時可以看見她(他)們「巡田水」。

而「總仔」的秧仔(秧苗)跟大夥們都是在同時間播種,在二個多禮拜下來,卻發現別人秧苗開始拓根逐漸長大,而「總仔」的秧仔卻好像一動也不動,村裡面的「老仙角」紛紛出動提供意見,但毫無起色。而詢問「總仔」才知道,今年他在播完「秧仔」後,就跟著插秧機到處賺外路仔(1500.-/天),即使老婆使盡各式阻擋,「總仔」仍然不為所動。

田野龜蹤-慢冬犁夢之二

11月初起,二期的農作即進入秋收的旺季,在田野間處處可見,農友們忙碌的景象。而在彰化二林、芳苑一帶的農作中,稻米仍為主要的農產,其次就是落花生(土豆),成為農友重要的經濟來源

落花生(土豆)為彰化、雲林、嘉義縣沿海鄉鎮的主要雜糧作物,分春、秋兩作,農友們通常與稻穀交互輪種。而主要的產區集中在雲林縣,佔台灣本島總生產量70%,為雲林縣具有競爭力的農產之一。11月份為秋作落花生採收旺季,沿著台17線或19線公路,行經彰化二林、芳苑、大城、台西、崙背、元長、北港等地均可看見農友採收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