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五年(2007-2011)平均自國外進口小麥約多少公噸?
田野龜蹤-土豆農事
秋作落花生的播植,通常在一期稻作完成後的三週後,開始整地,整地前農友會先施基肥,農機耕犁兩次,先粗(翻土)後細(打碎),即可安排花生的播植。播植花生採機械作業,從開溝、作畦、播種、覆土、及鎮壓一次完成,機械播植作業十分快速,四周「田角」的人工播植就必須採「放伴作」的「人海戰術」。
農友種植落花生的種仁(土豆仁),都是自行種植培育,採收後由人工剝殼而得。由於天氣異常悶熱,恐黃趨毒素危害施種的發芽率,芳苑的麵包坊特地在「低溫低濕庫」中撥出一個棧板的空間,讓農友們存放種仁,也確保種仁的新鮮度與生命力,更不用進行化學性的「種子預措」。
「土豆」播植開溝作壟,畦寬約3台尺(90公分)左右,種仁播植間距約2寸半(約8公分)。但農友們並不喜歡變動,往年怎麼種或大家怎麼種,就跟著怎麼種法,並不願意探討栽培密度及播種量對花生收穫品質的影響。種仁播種量(公斤/公頃)的計算公式:(100×千粒重×每穴粒數)除以(行距×株距×發芽率),不過農友不使用這一套的,他們往往依自己過往的農作經驗判斷播種量,準確度也很高。
落花生播植後72小時,穴間的種仁零星地冒出黃綠色的嫩芽,享受「日光浴」,幾個小時之後,嫩葉集體由黃綠轉為青綠色,充滿變化的生機。落花生生長初期與雜草之間的競爭能力較弱,加上七月底連續大雨,雜草強出頭似的,從碎土中飛竄上來。八月初董仔、川仔還是受不了雜草,噴灑三合一除草劑。
落花生的生長初期忌濕忌浸,所以灌溉與排水影響落花生產量及品質甚鉅。在始花期及盛花期間,為落花生成長過程中最需要水份的時期。而「中耕」覆土、培土的作業,則在8月10日開始進行。「中耕」可以除去雜草,打破土殼使土地表層疏鬆,增進土壤透氣性與疏水性,可促進落花生根部的生長,為落花生田間管理中極為重要農事操作。
今年也不知道為什麼,往年在聚落中代耕的老人家並沒有出現,「總仔」、「川仔」兩人都親自下海,尤其是「總仔」第一次操縱中耕機,剛開始操控的速度不熟,左晃右盪,讓人捏了好幾把冷汗。跟拍的過程,一時興起,用相機交換中耕機,兩人角色異位,換我體驗中耕機前進中,操控的勢面與手勁,「總仔」則拿著相機「瞄準」緩慢移動中耕機,小心翼翼的模樣像是在打「靶機」。對我們倆而言,都是一次充滿生命樂趣的難得體驗。
閃在產業道路樹蔭下的「董仔」,對於「總仔」在艷陽下進行中耕,在勸阻無效後,就「由在伊去」(隨便他了)。「董仔」是「總仔」的太太,兩個人加起來已經140餘歲,三十年幾年利用農作閒暇,靠「作土水」(水泥工)撐起一片天,購地置產。雖常規勸倆老要有「退休」的計畫,但後來才驚覺到說的是「屁話」;在「農業現場」是沒有退休制度的,更沒有「退休人員」,他們的退休就是做到做不動為止!
阿達碼 2010/08/21 彰化芳苑
█ 請參考延伸閱讀: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88-12(NO.98)。
98年農業統計年報(糧食與特產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