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龜蹤-香田摳草

「香田」舊地名「番仔田」,原為平埔族「二林社」巴布薩族原住民耕作之田區而得名。日治時期為蔗糖產區,沿儒林路接竹林路往竹塘方向道路兩側,仍留有台糖運蔗火車鐵軌與香田車站(社區意象)。戰後,「番仔田」因「番」字被認為不雅,改名為「香田」,不過老一輩的農友仍習慣稱此地為「番仔田」。

「番仔田」一帶以友善環境的自然農法或有機耕作的田區頗多,尤以生產優質的台梗9號、越光米聞名全台。今年的二期稻作在七月初已陸續完成插秧,在7月26、27、28連著幾天豪大雨後,才出晴三、四天,稻田裏的雜草像吃了「歐羅肥」似的,生長的速度讓人無法置信。田主按原除草計畫雇工「摳(kau7)草」拔除稻叢間的「稗草」與「田蒜仔」(雲林莞草)等雜草。

「摳(kau7)草」與「挲草」同為傳統的稻作除草,排除雜草對水稻成長的影響,但農作方式北中南各地均不相同。「摳(kau7)草」為彎腰拔除稻叢與稻叢間的雜草,而且是整株雜草連根拔除;「挲草」為跪在水田裡,雙手輪流扒梳稻株間的雜草,草苗抹平於泥地上,草株則壓進泥地深處,再用手將泥地抹平。「摳(kau7)草」與「挲草」完成除草後,稻田會將水放乾,讓田地表面曬乾稍稍變硬,防止雜草再繼續繁殖。「摳(kau7)草」、「挲草」兩種傳統除草工作都極為辛苦,願意從事的農友不多,且年齡普遍偏高,加上雇工的成本,採行人工除草的田主也就越來越少。

「摳(kau7)草」的工資,一天約在800元-1000元之間,相較於其他高勞力的行情,其實是偏低的;但比較「慣行農法」或「折衷農法」施藥除草的成本而言,人工「摳(kau7)草」卻是高昂的。施藥(粉劑或粒劑)每分地約在350-450元(含人工),若以畫面中二分地計價,只需花費900元除草成本。但若以人工「摳(kau7)草」則2個人需耗時1.5個工作天,工資約3000元;兩者成本價差3.1倍;「除草」也是「慣行農法」與「自然農法」、「有機種植」在農事管理成本中差異最大的工序。

堅守不施化肥、除草劑、農藥的友善環境種植,在流通市場價格擠壓下的「理念」與「堅持」,到底可以換取多少營生糊口的盤纏呢?我們除了用文字或口語表達對農友們的關懷與敬佩外,最有效的支持方式,應該是轉化為實際消費的力量,讓更多以力行友善環境的自然農法或有機種植「蔬菜」、「水果」、「稻米」、..的小農們,獲得實質的鼓勵。

畢竟,「新台幣」是「理想引擎」最有效能的燃料!好引擎,若沒有燃料,怎麼運轉前進呢?

阿達碼 2010/08/02

█ 請參考延伸閱讀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漢字輸入法。
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台灣水田雜草雲林莞草之生長及繁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