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狂想」3.2.3

蠻多關心「麥田狂想」的朋友,常會詢問到契作的小麥是否有「有機小麥」認證或是採行何種「自然農法」的問題。對於這樣高度的期許,深感責任重大;但部份以「有機認證」、「XX自然農法」做為信仰宣教的朋友,我們則有壓力與困擾。

我們目前採行的原則就是「過程禁止農藥、除草劑,在小麥出穗後禁止架網補鳥、毒鳥」,但同意施追肥一次,必須依不同地力判定,而為何同意施肥的原因,是農友擔憂收成的成數,又顧及農友的收入問題,採行的折衷措施。到底在追求理想時要「先拜佛祖,還是要雇腹肚」?

因為種植小麥對60歲以上的農友而言,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意願」問題,因為到底誰買?要賣給誰啊!價格如何?鼓勵農友恢復往昔在二期稻作之後與次年春作前「間作」小麥,對農友稍具「公平」有保障做法,就是「契作」。而「契作」最重要的核心是透過「參與」、「陪伴」所建立的「信任」,而不是只做最終產出重量與單價的核計。

其實,實踐跨區域(宜蘭員山、苗栗苑裡、台中大雅、彰化芳苑、台南學甲)契作小麥的同時,我們已紀錄觀察與學習瞭解到小麥在秋冬不同風候、不同地理環境的生長變化,再加上以「行動化小麥生產履歷系統」長期而有次序地建立各階段農作的基礎數據。我們惕勵以「謹慎」的態度、「公平」的交易、維護「生態」、關懷生產者身心「健康」作為契作小麥的農作原則。

不過,這次苗栗苑裡上館里小麥契作的農友-陳文龍,就是以「MOA認證」的農地(0.5公頃),在二期稻作收割前施撒小麥,期間完全遵守「MOA」的規則,或許,這可以說得上是「麥田狂想」中第一批「台灣本產的有機小麥」。算是在困境中前進了一點點。

陳文龍農友的農地分為上下兩區,大區的0.3公頃,小區的0.2公頃,11月6日撒種,11月23日小麥草已經有15-18公分不等的高度,茂密繁盛的榮景,充滿無限希望。若陳文龍農友能夠順利收成,收成的成數又能接近農友的期待,這對未來推動小麥有機耕作有說服的作用。

陳文龍農友世居上館里,住家在農田附近,承襲客家民風的傳統建築。陳文龍的手藝不少,會綁肉粽、會做傳統米苔苜,還會做土水,像二期稻作收成後,農閒時他偶而會做做「公工」,或是跟著建築工程或農機收割到處打零工。農友們偶爾的「業外」的收入,反而比「農作」所得要高。泰半農友們之所以能甘之如飴,一生農作看守農田,是因為「認命」、「知命」的性格。

其實,瞭解農業與農友真實困境越多,心情就會越複雜,因為無能為力,因為我們都不是「救世主」!

阿達碼 彰化芳苑 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