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狂想曲-愚人赴雨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安排」,近年來喜願麵包許多事件總是和「愚人節」(4月1日)有關聯。例如:雲林莿桐的「喜願烘焙餐坊」合約簽訂生效日就是4月1日,就連大雅契作小麥的收成也在4月1日,這兩件對「喜願麵包」發展極為關鍵的兩件事,竟巧合地在同一天成全。

由於主要參與小麥收成的夥伴們,希望擇訂日期,在工作時程的安排上較能作妥善的規劃,但訂定小麥收成的日期,是違反農友們在農事管理上的概念,張村長對於我們這一群「工、商業人」希望能配合「訂定收成日」也感到十分為難,因為農友們對小麥熟成的安排上,是以收割機械、地點、天候、烘麥間等因素,做總合彈性與隨機權變做判斷,尤其是天氣在三月中旬後陰晴不定,農友只要天氣放晴就馬上進行收割,哪能夠等到4月1日,誰又能確保當天是好天氣。

不過,張村長還是勉強答應把契作小麥收成的日子訂在4月1日,但撂下「狠話」:「要是當天下雨,可是不負責的喔」。但其實我比村長更為難,因為莿桐的喜願烘焙餐坊當天(4月1日)是房租生效日,清運的車輛與工人也正準備進場清潔整頓環境,在完成收割後,必須再急返莿桐查勘工作進度。

而4月1日(二)天氣真如「莫非定律」中的「愈擔心的事就偏偏會發生」-當天陰雨綿綿,成為名符其實的「愚人赴雨」。

張村長似乎算準了我們可能的遭遇,特地準備了大把的鐮刀讓我們這一群「愚人」在雨中體驗小麥的收割樂趣。另外,芳苑的麵包工坊全體工作夥伴當天也停工一天,參與這次小麥的收成,要感謝當天參與的主婦聯盟生活合作社的夥伴們,讓喜願麵包(工作坊成立於1999年4月1日)歡度一次非常不一樣的生日。

契作小麥從11月17日撒種到11月30日長成嫩綠的麥草,12月29日即生氣勃勃的鮮綠的小麥,2008年1月中旬小麥開始旺盛分蘗,1月底紛紛完成抽穗開花的工程,經(1月20日-2月2日)這波寒流低溫的「春化作用」後,直接促成小麥更加成熟而飽滿,到3月的小麥田已經是成熟健碩等待收割,展現豐收的盛旺生氣。在3月9日大雅「小麥文化季」的活動後,大雅鄉員林、秀山、橫山三村落種植的小麥即開始進行收割,我們向張村長契作的小麥田在大雅鄉所有的麥田中算是晚收的。

大夥們九點準時在朝聖宮集合,徒步前往在宮後的麥田,由於持續下雨,收割機無法下田,大夥們親自下田以手工用鐮刀收割,村長交代大家可以割割大麥,但是對於夾雜在麥田的大麥卻是無從辨識,村長還進行現場教學,並滿足大家對適合種植的土壤、小麥收成量、大雅種植小麥的歷史等困惑。

11點半大夥們回到村長辦公室,了解烘麥的過程與細節,並享用員林村媽媽教室以小麥製作的餐點,討論小麥從撒種、施肥、收成、烘乾、研磨製粉等的各種問題。名記豆腐的黃老闆開玩笑地說:「這是我見過最小的麥田,一點也不漂亮,但我們大家的心情卻很美!」讓大家笑成一團。活動到下午1點大家互道再見,而外頭的天空仍陰霾不開,細雨紛飛,似乎不給任何機會,也讓我們留下一點小小的遺憾。

而在四月三日的下午,雨勢明顯停歇,張村長急電說:「施先生,割稻機已經聯絡好了,我們下午先開始割,你利用時間過來看看!」而當時正在1號高速公路上,乃急轉台中大雅,在7-11便利商店買了一組「富士即可拍」,留下小麥最後收割的影像。

由於小麥遭連日雨襲,受潮嚴重,必須立即進行烘乾,小麥在卸入太空包後,村長載著整車小麥急返稻穀烘乾的廠間,以天車將太空包調起,在將小麥以漏斗式緩緩送入稻穀烘乾機,小麥以低溫循環烘乾(50-60℃),將烘乾至11度-12度間(乾燥度)即告完成。

但是最大條的問題-「研磨」,卻一直沒有獲得解決,從三月中一直努力四月中仍沒有製粉廠,願意提供設備研磨,大半的原因是「2-3噸的量實在太小了」、「台灣的小麥品質不能製粉」、「台灣小麥未經篩選,夾雜物(麥梗、粉塵、石頭)過多,很傷機器的」;此時,單純的熱情已不能解決問題,儲放的壓力越來越重。

於是,在四月底與村長商討後,麵包坊決定自力購買一部粉碎研磨機,採人工過篩檢視在進入機器粉碎,而為控制研磨品質(溫升不能過高)每小時的研磨量為4-5kg,每日正常最大的產出40公斤。這也就是為何小麥在4月初收成,竟延遲到6月初才能包裝在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販售的原因。

為了今年二期作後的小麥契作,能夠克服小麥儲存的壓力(運輸、儲放冷溫乾燥的條件),麵包坊正進行冷藏庫的估價(5坪-8坪),使契作的小麥能夠保存一年,而不致於間斷。雖然聽起來有一點像「為了喝一瓶鮮奶,就買了一頭乳牛回來」的笑話,但是我知道,「我是玩真的,而且是認真的」!

契作的小麥2500公斤(另加村長保留的500公斤),總量接近3公噸。目前我們採取二個方式流通,第一是使用在喜願麵包的產品上,以30%的對粉量製作,這是最直接也是最平穩的使用量。第二是供應給長期關懷台灣本土小農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進行社員教育,採取兩種包裝-「台灣本土小麥」(400kg)、「台灣本土全麥粉」(600kg),七月中將在供應(最後一次)400公斤的全麥粉。預定在9月所有的契作的小麥,即全部使用完畢。

成功一半,仍是失敗;表面上好似成功,但深深體會到契作本土小麥(台中選二號)的問題不僅僅是「研磨」,包括「乾燥的清潔度」(村長加設清潔篩選設備)、「包裝後的儲放」(麵包坊設置低溫冷藏庫儲放)、「小麥筋性的改善」(找出更適合製作麵包的品系)等瓶頸,而這些問題都涉及農友的品質觀念與農改的政策方向,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雖然,這個世界從不因為某人而改變,但是,會因為我們的改變後而跟著改變;所以我與村長決定再次投入2008年冬季契作的改善工作,以實際的行動繼續驗證可能!

 

阿達碼 2008/07/13 彰化芳苑

備註:
█ 這是一份遲交的「作業」,難得有一天的空檔,整理紀錄契作小麥的圖像與心情。
█ 華文的「赴雨」以閩南話發音為「富戶」之意,往往也成為恰逢雨天拜訪親友或喜慶熱鬧時最佳吉祥話。
█ 感謝契作小麥過程中關心的朋友-天天然烘焙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北社、中社、南社)、名記豆腐的黃老闆、林碧霞博士與天下雜誌的世斌與文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