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狂想」4.2.1 之「榖動同樂」音樂會之前奏曲(行前叮嚀)

在上上禮拜的今天(3/6),我們邀請台藝大的同學與彰化在地關心環境保育議題的年輕朋友們共同完成一幅「白海豚」的壁面彩繪,做為「榖動同樂」音樂會的舞台佈景。因為我們認為優質農產品的植基於友善的環境循環中,不只是優良的品種與精進的技術而已。 

台灣「白海豚」主要迴游在苗栗到台南西部離岸3公里內海域,目前僅剩不到200隻,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宣告「白海豚」為「極度瀕危」保育動物。白海豚出生時呈灰色,成年後轉為白色,游泳時血管擴張導致皮膚泛紅,又稱為「粉紅色海豚」,就是壁面彩繪上在海浪上快樂躍動的模樣。 

「麥田狂想」4.3.1 之麥田鳥事(二)

曾以今年小麥遭受「鳥害」求教經驗豐富的原住民朋友,他一副輕鬆地笑著跟我說:「鳥害,就跟老天爺繳一點稅嘛,沒有關係啦!」我苦笑著回應:「喔~~!今年老天爺的稅賦實在太重了,除了避稅外,有沒有抗稅的方法啊」。他哈哈大笑後無語,喻意無解。 

參與喜願小麥契作的農友都十分了解,小麥在揚花灌漿期到充實期是「鳥害」最嚴重的時期,不過綜觀各地區今年又比去年慘重,只有花蓮吳水雲台九線的田區與苗栗後龍灣寶的麥田倖免於難,灣寶張木村得意地說:「小鳥的爸爸媽媽還沒有教小鳥怎麼吃?」灣寶冬季有強烈東北季風又沒有種植過小麥,確實小鳥還沒有食用經驗。而吳水雲的麥田則是一面緊靠鐵路,一面緊鄰台九線,構成最佳的天然屏障。 

「麥田狂想」4.4之墾丁潛蠹

-「潛蹤避世裝癡蠹,隱姓埋名作啞聾」

2010年「麥田狂想4.0」的計畫已從「契作」、「交換種子」中,再發展出「實驗合作」的模式。而最特別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與畜產所恆春分所陳嘉昇主任的「兼用型作物實驗」的合作計畫,透過這個「實驗合作」觀察與紀錄小麥在台灣秋冬季節在各區域不同溫層的生長性狀,並比較各地熟成收穫之後籽仁的物性與化性,作為不同產區品質的差異對照,進一步追蹤單一品種在不同溫層影響小麥品質的變異因素。

「麥田狂想」4.3 之麥田鳥事

-「小鳥,吃剩才是我們的!」原來是農友們透過一切努力與抗爭之後,無奈地承認與接受的結果;自然「平衡」、「和諧」的辭彙,是人們撫慰自己身心受挫後的美好用語。

自2007年開展本土小麥契作計畫-「麥田狂想曲」以來,分析影響農友種植意願與收成量最大障礙仍是「鳥害」,這個問題到現在依然無解,困擾著每一位農友;加上秋冬季節溫層低,田間少有榖類的種植,小鳥食物來源銳減,「漿多味美」的麥穗成為小鳥揪團搶食的首選!

小麥在出穗後,穗實進入「揚花灌漿」期,除了天氣溫暖會招惹蟲害外,小鳥、老鼠、流浪狗為麥株最大的外來威脅者。小鳥直接啄食麥穗,老鼠在麥田挖洞過冬,以咬斷麥梗啃食麥穗,流浪狗進入麥田奔跑,造成大面積麥株倒伏,損失最是慘重。農友們處理地面上奔跑的動物,經驗十分豐富,倒是在天上飛的「天敵」,才真是讓農友們傷透腦筋。

「麥田狂想」4.2 之「田邊開講」與「榖動同樂會」


時序進入3月,熟稔的小麥已進入收割期,高雄美濃、苗栗苑裡、屏東墾丁的農友已先後收成,緊接著灣寶、壽豐、二林、南澳也在等待天氣的允許,收量或有高低,但農友蓬勃的活力,讓人有一種自燃的情緒。而全台各地這一期(2010.10-2011.3)種植小麥的景況,彙整後再分享每一位朋友! 

去年1月23日、3月13日我們分別在小麥出穗期與熟成時期,在彰化芳苑喜願麵包的麥田舉行的「麥田狂想曲」、「安可曲」的音樂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喜願麵包」與喜願「麥田狂想」的關心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