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相」(閩南話;意即拍照)這件事,對於年紀稍長的農友,多半不喜歡成為被拍攝的主角,尤其是在不熟識的情況下。而農作的過程中農友多數會極力迴避鏡頭,並刻意將身軀壓低或將轉向背對鏡頭,但在長期的陪伴與信任關係的建構中,才慢慢地理解老農友們對「翕相」的忌諱與不同的想法。
「翕相機」在日治時期與戰後的台灣,都是屬於仕紳與權貴子弟的時尚表徵,而老農友對「相片」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長輩的「遺照」。早期相機原理的知識並不普及,鄉下老人家對照相「顯影」的驚奇,會做成直接聯想成「魂」、「魄」被機器覆蓋攝取的恐懼,而閩南話「翕」有揚開又覆合之意。
再者,農友們最不希望「下世人擱再出生做作田儂」(閩南話),而農忙時衣服沾滿泥土蓬頭垢面的模樣,萬一被「攝」住,好像永世得要勞勞碌碌一般。另擔心種田辛苦的模樣也怕讓後世子孫沒有面子,所以要照相最少也要化點妝、穿得體面一些才行。